自媒体弊大于利辩论?自媒体利大于弊辩论资料?

得益于#我在头条搞创作#这个话题,激活了自己在自媒体搞创作的一些思绪。并把这些思绪变成文字以动态的方式,在自己的自媒体号更新。当我把动态整理成文章时,就觉得应该发在今日头条的这个话题里。

这个系列里,没有自媒体的成功学,如果想看怎么创作能拿到更多的流量变现,请绕开这篇文章,这里只有一些成功前的思考和坚持,和该如何通过自媒体创作这件事进行自我探索。如果不考虑成功密码,这些内容又都能适用所有人,不管是尚未入门的小白,还是拥有千万流量的高手,因为——这里有问题,也有答案。

以下为正文部分:

1.想专职觉得没底气,想兼职又没精力,该怎么办?

这个问题背后藏着的是一个因不自信而犹豫不决的人。

如果自己没那么想做,只是因为看到别人在做自己也想做,不如干脆放弃。

如果想继续,就把问题换成能激励自己的方向。比如愿不愿意选择相信自己?愿不愿意有个渠道表达自己的态度和观点?愿不愿意成为一个比现在更有影响力的人?愿不愿意用自己已有的知识帮到更多的人?

问自己的过程就是一次很好的自我探索过程,直到发现专职兼职都不能解决这个问题。想做的时候去做,累了的时候休息;可以坚持到底,也可以半途而废,“做过”好过“未开始”才是这个问题的本质。

2.身边有人因为收入问题犹豫过,每次听到这样的犹豫,都会告诉对方:

把这个当成自己的一次创业,和开店买衣服没什么太大区别。创业需要投入,也有风险,方法对了、时机到了总会有回报的。

回报可能是金钱,也可能是经验和人生体验,也可能是自我蜕变。当一切结束时,只要不两手空空就行。

3.如何确定账号的更新频次?仅对可以自己做主的自媒体人。

解这个题一定要明确自己的内容是为哪一种时间而出。

如果内容是闲暇的解闷时间,领域又是在娱乐八卦、搞笑等,如果精力允许,每天更或高频次更都可以;如果内容是闲暇的思考、学习等时间,减少更新频次会明确一些,这类型的内容都普遍偏长,读起来费脑,如果日更,每一篇内容对大部分人来说都是“焦虑”,很容易沦为只被关注的情形;如果内容是作为工作的辅助工具,比如行业报告、营销日历、电影新片单之类的,固定的半月、月、季、半年、年等周期,利大于弊。

不管哪一种,一旦确定后,都需要尽力保持固定的更新频率,让自己的账号成为关注者稳定的客体。

4.如何确定内容长短? 如果愿意思考这个问题,可以从2个角度考量。

1)内容属性。如果希望输出的是“深度好文”类,长一点没问题,注意结构就好;除此之外,无所谓长短,经过一段时间的沉淀,自媒体人能找到适合自己输出内容的长度。视频输出会略有不同,搞笑类的视频长一点都喜欢,短一点利于二次传播,纯干货的视频还是短小精悍好一点,自制的访谈等节目建议在20分钟左右。

2)内容形式。纯文字、图文、音频,还是视频,对观看的人来说是不一样的,所以要从观看者的情境考虑。不谈内容质量,只谈时间,观看者需花费的精力是:视频>文字(图文)>音频,对内容的接受度和吸收率是相反的。

内容长短是自媒体人风格的一部分,除考虑观看者的接受度外,也要思考是否与自己的预期相符。

5.对自媒体这件事,从迷茫懵懂到毅然肯定,始于我和家人、朋友、遇到的人说“我在做自媒体”。就像每个创业者要不停地和遇到的人重复说自己在做的事,可能没有什么商业目的,甚至不期待会获得遇到的人的支持和鼓励,只是在给自己加油打气。

6.是做图文类还是视频类?

总感觉视频现在是风口,很多平台对视频的自媒体账号扶持更多,身边也有不少朋友都鼓励我做视频,甚至一些没接触自媒体的朋友,在想到做自媒体时也都是优先考虑视频,但真的需要根据自己的特长和兴趣爱好看。

每个人的特长和喜好都不一样。

对我来说自己本来就是文字工作者,喜欢文字输出,认为文字比视频有意义;而视频剪辑的知识是盲区,对视频内容的喜好仅为乐意欣赏别的视频类自媒体人创造出的内容,所以会选择做文字型的自媒体人,视频内容需要更多时间学习和熟悉才会涉及。

7.做自媒体会出现很多不合理的情绪,需要特别说明,所有的“不合理”不代表“错误”,但当接受这是“不合理情绪”后,心态会变好。

不合理情绪1:和我关系好的家人、朋友应该帮我转发、点赞。

起因是某次写了一篇自认为很好的文章,想让关系好的家人们帮我转发,在那之前他们都不知道或不确定地知道我在做自媒体,而我只给关系最好的几个人发了消息。大部分人都帮我转发、点赞,并关注了账号,而一个非常好的表姐却很意外地没有任何回应,直到某次见面时才解释“不知道你发的是什么,那会儿有点忙就忘了”。

当时有点不开心,毕竟我在认真做这件事,对方怎么能连1次转发的忙都不帮呢?但同时也清楚,从小一起长大的表姐妹,没必要为这件事介怀。

从这件事看,认为别人应该帮我转发、点赞的不合情绪有:

①同样的事在没做完全了解的情况下,每个人的重视程度不一样;

②要尊重对方有自己的喜好和朋友圈的领地权。

8.如何让“朋友圈”的人成为你的“自来水”?

如果没有想法从0开始,想通过“朋友圈”这个点撬开流量的阀门,又不想每次内容更新后都挨个群发求三连,那么,依据朋友圈的转发喜好创作内容是个不错的选择。

看看朋友圈的那些人都愿意转发什么样的内容,找出和自己兴趣相符、又在能力范围内的部分,创作就好。

个人观点,不要太在意自己内容的朋友圈效果,就像畅销书作家不靠亲戚买书一样,任何一个大V,也都不是靠朋友圈转发才有了百万千万粉丝,但如果自己在内容上没有想法,看朋友圈转发会得到灵感。

9.自媒体创作中不合理的情绪2:我做的内容太烂了,肯定没人看。

这个念头和期待篇篇10w+一样,都是不合理的情绪,会消磨掉创作激情。

作为自媒体人,要有自己的态度和立场,在自己能力范围内产出质量更好的作品,找机会推广自己的账号和内容,除此之外都是不可能控的外界因素。出来的作品是否有意义,看的人说的算。

比如我的作品数据并不乐观,但依然会有人私信我,说:“谢谢你讲出了我要说的话。” 只要是原创的内容,存在先于一切。

10.当创作思路陷入枯竭时,千万别去看同类题材的自媒体文章。

对创作者而言,枯竭就像一座永远绕不过去的大山,对我来说枯竭是发现自己思维盲区的镜子,枯竭之后都是成长。

当撰写一个选题出现阻碍时,会自然地搜同行们怎么写,这是之前服务品牌时养成的习惯。当做自己内容的时候,这个习惯却让我陷入困境。

这个点有人写过了,而且写得更深刻透彻;怎么会有人这么认为呢,从这个角度看我推崇的观点简直是垃圾啊……诸如此类。

比起瞬间接受庞杂观点更糟的事,自己会对已有选题动摇。 所以,如果思路陷入枯竭,可以看相关书籍、翻阅杂志、看有关的电影,甚至和朋友聊聊,暂时放弃这个选题,但千万别去看同类体裁的自媒体文章,那是给企业品牌创作自媒体内容的渠道之一,但不是做自己内容的过程。

(本文原创,如非授权,请勿转载。)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sumchina520@foxmail.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zimeiti6.com/712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