仔细思考了一下,自己对这个号的运营其实最不上心,因为完全把它放养了。随缘更新、缺少互动,没有系统性思考过这个公众号的定位与未来的运营计划。今天利用这个周末闲下来的时间,思考一下如何成功运营这个公众号。
?一、更新懒散的根因分析
平时随缘更新,都是因为没有设置明确的目标,没有紧张感。
live by default not by design,人这种生物,大脑虽然占体重比例小,但是消耗能量比例惊人,所以默认状态下,智人的本能都是避免思考或者减少思考,用默认设置驱使自己。

?
这也就是人为什么特别难自律,因为是在和天性做斗争。
延迟满足,如果过分关注在延迟上,往往是自虐,应该强调满足。
延迟是为了更大的满足。?二、设置目标很重要最近非常喜欢看一个毒舌反心灵鸡汤教授Jordan Peterson的视频,所以我也已经买了他的几本原著,它们正在等待我闲下来宠幸,到时候把读书感悟一起跟大家分享。
他在一期节目中提到一个观点,你之所以总失败,是因为你从来没有设置好具体的目标。职场上KPI或者OKR基本上适用任何项目,把这一套搬到具体学习上基本都适用:设置关键性目标,分解几个阶段性目标,然后再定期审视目标是否达成。
给自己定每日复盘、每周周报、月度反思、季度审视、年度总结,以适合自己的频率进行回顾。

目标如果失败,就应该重点反思哪里没做对,如果提前达标应该吸取一些项目经验。
做成事的方法论基本是类似的,做砸一件事的理由确实千奇百态。
所以说,职场上有些大佬经常是跨界牛人,做啥都能成,因为成事的底层逻辑没有变。
万事万物,基本上都是知难行易,如果觉得知易行难,往往就是不够“知”,或者“知”错了。
既然决定要做这个公众号了,按照我的性格就一定得做成,还必须得做好。
法律这个行业,时间就是金钱,不能变成钱的时间,不能让自己成长的投资是最大的浪费。
先定个2022年的目标吧:涨粉到50000+,平均阅读量1500+。

?
三、公众号定位与更新计划
既然设置好了目标就要仔细想想该怎么达成这个计划啦。
稍加思索,2022年得从这几个方面下功夫了:
(一)保持内容垂直
1.有写作纪律与计划,输出内容垂直。
要保持稳定更新,必须有系统性的输出纪律和写作计划,让用户享受到持续性输入的获得与满足感,让读者期待更新,自己想着未来是有几个成系统的方向:
(1)多个合规领域的法律英语词汇、例句、实务知识:
目前有,数据合规、制裁合规、贸易合规、反洗钱合规、反商业贿赂与反腐败合规(ABC)、竞争法(反垄断合规)、公司治理等。

?
前述这些领域,我都略懂,但有些合规时效性非常强,没在实务一线,一段时间之后基本就剩个架子、脱离实务,再一段时间之后基本就是张三丰教太极剑了。
但是没关系,我可以和读者一起从头开始学习文本,构建体系,实在不行可以摇人,找几个新秀一起分享一下。
很多时候做涉外业务,或者学法律英语的读者,特别是学生有一个误区:认为自己要系统性学习达到某个水平,再上手做实务或者总是畏首畏尾,羡慕别人。

?
但其实,法律和法律英语都是干中学的,学了个大概有些模糊的概念和体系,英语基础打牢,就可以一头扎进实务的光怪陆离了,剩下的交给时间。
(2)时评社论
公众号的涨粉和点击量很多时候是靠运气的,非常依赖爆款文章的出现。
但是本公众号的定位是合规和相关专业知识的分享,比较难出爆款。
有时候,爆款是要有明显的个人风格:观点鲜明、犀利尖锐或者自带拱火煽动。

我思考了一下,要想快速涨粉以及增加点击量,必须在保证前面几个专业知识分享的大后方稳定的情况下,加入一些时评社论的元素,对一些特别有意思的新闻或者法律事件进行评述。
?
这样可以在稳定增加粘性读者的前提下,加入一些流动的读者粉丝,更容易完成我今年的KPI。
(3)读书笔记和日常分享
我越来越认同“没有记录,就没有发生”这句话。
其实在去年是读了很多书的,自己也有很多的体会,由于没有及时记录很多有意思的灵感就和自己擦肩而过。
今年的读书计划将照常进行,笔记的记录,定期的复盘也将有序开展:日常精致的小事或者灵光乍现,都应该有它的去处。

历史上很多著名的作家,比如最典型的卡内蒂,非常严肃的对待,随手记下的只言片语灵感,在很早的时候就把笔记文学作为严肃文学的一种。
(4)多与读者互动,探索新的可能
适度探索新领域、新话题的边界,各位读者希望看到哪些内容也可以留言私信。
可以尝试和读者以及其他平台的粉丝构建粉丝社区群组,更加及时高效的双向沟通。
有反馈就没有进步。
但是之所以把这一点放到最后,是因为我可能没有那么多时间去搞这些了。
看情况再进行吧。
(二)除非缩减字数影响用户体验,不然字数过多的文章一定得稍微分分期。
同时,主题不应该过分跳跃,至少在前面几期都反应了我写文章思维过于跳跃性。
而且几个话题往往不是一个大主题下的,这完全是吃力不讨好。
这五六千字如果按照小标题完全可以拆成四五个小文章分一个礼拜发
五六千字分为三四期推送反而效果更好。
我自己写着舒服,读者看着累啊。
(三)保持大量输入:
最近读兰小欢的《置身事内:中国政府与经济发展》对这句话很有感触:
“不自己动手研究、动手做、动手写,只靠阅读别人的东西,理解永远只能停留在表面,停留在知识消费的层次,不可能产出新知。”
只有自己不停的增加输入,给自己增值,才能给读者提供更优质的内容,这个才是涨粉以及增加阅读量的实质,前面都是花拳绣腿,只有这一条是真功夫。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我是真的没有想到,本来只想做一个简单的公众号运营规划,也就写个千把字最多了,没想到一写又是这么多内容。
把一项事情做成其中思考的底层逻辑,基本上是类似的,所以就是想这个产品是什么为什么以及怎么办。
所以苏世明在他的新书里面才会说,做成大事和做小事的难度,其实并不会差太多。
很多东西内在逻辑都是一致的,平时是怎么开展工作的,写公众号也就是一样,应该把每一样严肃的运营。
每次严肃的尝试一件事情都是为了成功,每个小事的做成,每一个小目标的达成都是成就更好的自己,会让你更自信。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zimeiti6.com/300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