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发展报告2013,新媒体发展报告蓝皮书2021?

最近几年,一直在想自己为什么会选择这样的一条路,现在想来,如今的我,或许是从小学初中的经历和爱好促使我走到了这一天。自己所做的东西恰恰和文案策划、内容运营、品牌宣传以及销售前的所有的市场营销工作有关。

新媒体发展报告2013,新媒体发展报告蓝皮书2021?

小学时代(2000-2004)

已经记不清自己啥时候上小学的,也不知道到底上了几年,但是还清楚的记得六年级小学毕业,这时候是2004年,姑且从2000年开始写吧,毕竟从邻村直接上的一年级挨打后,然后开始害怕老师,然后因为大部分数学老师都是班主任的角色,间接导致我高中和大学成为数学学渣的事实。。。

在家游荡一年后,第二年在我们村重新从学前班开始上学,然后直到初三毕业,一直维持着好学生以及学霸的状态。这段学生阶段或许是我最轻松和自信的时光。。。

上学后,大概到了三年级,我接触到了第一本杂志,故事会,随后在我表哥家看到一本三国歪传之类的书,当时可是开了眼界,后面没书可看,竟然借邻居家退休爷爷的老人春秋看。。。然后发现多数文章看着也太无聊了,就是些什么领导视察等的公文性质文章,也就从这里开始,我开始喜欢阅读和文字。

从上学开始我接触的最多的就是教科书,语文,数学等主要课程以及社会,自然,劳动等老师基本不讲的课。。。

这时候的我反倒是对老师不讲的这些课感兴趣,或许就是因为此时的信息接触渠道太少了。。。学生只能从这类教材获取点新鲜东西了,或许是从小我就不安心于只看教科书内的东西,想起以前的老师对于教科书或者教辅书的扩展阅读在讲完题目之后,普遍会说,这些你课下读读就行了,反正考试不考。。。

现在想想当时的考试也确实没考,我不知道别人到底读没读,反正我这种猎奇心理,读这种课后阅读文字已经成为习惯。

在我的上学生涯之中,印象中只有小学和大学是执行双休最靠谱的阶段。

或许是时间太长了,小学的记忆能在脑海中浮现的需要从五年级(2003开始了),在之前就只剩些支离破碎的记忆了。

最开始我家是没有电视的,毕竟一台电视机实在太贵,我爸最开始先买了一个电台和磁带播放机,那时候的我感觉这磁带真的很神奇,看着黑褐色的线条竟然能放出来歌曲,当然我爸爱听的歌我不爱听,这台电子产品对我来说就是个花里胡哨没啥用的东西,当然过了些年,等磁带不怎么流行,我才发现他笨重的体积竟然还有一个收音机功能,当然这台设备正常来说是接220v电的,后面我发现他竟然还是可移动的设备,因为后面有个接4节1号电池的装置,奈何这东西到报废卖废品也没装过电池试试。

新媒体发展报告2013,新媒体发展报告蓝皮书2021?

放学后,回家做做作业或者跑去邻居同学家玩玩闹闹中的把作业糊弄玩,然后就各回各家,回家看看电视上播的动画片,印象最深的动画片就是四驱兄弟,小虎还乡,哪吒闹海,奥特曼等等,随后印象最深刻的就是武林外传了,这时候的我还是在邻居家的29寸大彩电看的,那时候的我,羡慕同学的四驱车,然后捡点小马达(好像是拆剃须刀)做个电动风扇,后面竟然逆向学会了发电机的原理,那时候的我跟小伙伴,在马达上搞了一个套,然后把自行车放倒,转动脚蹬子,马达的转轮放自行车后轮,后面的两根本来接电池的线接灯泡上竟然能把灯泡点亮。这个或许我小学DIY实验最成功最有成就感的一次了,其他的就是做个不倒翁了,反冲原理的小车了。

这时候,电视机还处于从黑白切换到彩色的过程,因为一些原因,最开始我去我爷家看黑白电视也看的津津有味,后面自己家走了彩色电视,便再也不去我爷家看了,当然事实不是绝对的,直到出现了小霸王学习机,说什么接彩电打游戏伤电视,必须接到黑白的电视上。。。

小霸王学习机名为电脑学习机,实际大部分被当游戏机用,这时候的我们,买台电脑太贵,学习机就成为了过渡产品,当时能会电脑打字就是一门技术活,当然那时候的输入法是五笔,此时的我因为没有设备,也觉得五笔好难,选择了逃避不学,然后也就埋下了大学的第一学期,我竟然发愁计算机课的打字考试的伏笔,即使是已经用拼音输入法。这时候的我不熟悉电脑键盘,当时的我吐槽,你为啥就不能按ABCD排序嘛!

小学六年级开始接触一个远程教育的词汇。这时候的远程教育已经出现大屁股电脑,不过这时候还没有网络的概念,这时候用的是卫星天线(也就是大锅)定点接受一些固定的知识,这时候的我接触到了星新一除了教科书里的喂出来的第二篇微型小说,此时的微型小说也叫小小说

同时在2003年,我爸开始买了第一台二手黑白屏波导牌手机,那时候的我竟然比我爸还玩的溜,那时候的手机好像没有和现在这么的图标化,功能就只有电话短信功能,电话本功能好像还是需要按音量减和加直接调出,那时候的我感觉好神奇。。。

初中时代(2004-2007)

初中时候开始上六天学放一天的全日制寄宿学校,说实话,这时候接触新东西的机会变少,也就是周末和暑假才能接触电视媒体。

在校的时候,教科书的种类多了不少,不再是只有语文数学了(毕竟社会,自然不考试),这时候要面对语数外,理化生,史地政这九门课。

这时候竟然增加了一个渠道:黑板报,大概一个月一次,学校的黑板报会更新一期新东西,内容竟然这九门课都有,这时候我最痛苦的就是学英语,由于没学过音标,最开始记单词全靠一个个字母死记硬背,现在想想真的可笑的要死,印象最深刻的单词就是eraser,E,R,A,S,E,R这六个字母一遍一遍的背啊背,再后来就是一直不理解为啥会有一般过去式这种时态问题,后面幸亏死折腾弄明白了,现在想想除了自己脑子绕不过来弯,有部分原因是老师讲课实在太教条化,有种为了纯粹完成教学人物,不管学生到底理解没有。。。

电视没买多久,我爸开始买了一个vcd(算是在我小学和初中交界),信息来源也从磁带变成了光盘,这时候的我找小伙伴找碟看(小学的时候),期间好像还看了张艺谋的英雄,虽然我没咋在意,毕竟到现在不咋喜欢看电影。

后面则就是在亲戚家弄到了一些唱歌的vcd光盘,如今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还是那些mv音乐光盘,一边听歌一边看着漂亮小姐姐表演,实在是一种享受。即使后来vcd演变成了dvd,容量突然大了很多,可以直接放一部电视剧了,由于家里没设备一直没咋体验过。。。

初中暑假算是我集中能够接触到电视的时间段了,那时候的我,一边准备点白开水,一边扇扇子,一边看看综艺节目,这些选秀和音乐类娱乐节目,现在还能想起的有音乐男女,乐海冲浪,星登陆,仔细想想自己曾经也是个爱综艺爱追星的人。。。

初中印象中有一学期的电脑课,可是稀里糊涂就结束了,现在基本不记得当时学了啥。。。

初中的时候,还特别流行电子辞典,那时候普遍还是黑白屏吧,但是大家同样不是学英语单词而是玩五子棋之类的。。。我因为没钱还是没让我爸给我买。。。

初中(2006年)我爸开始换手机,从黑白屏换了一个伪彩屏的mp3音乐手机,为啥说伪彩屏呢,屏幕确实是彩色的,但是只支持默认的几张壁纸,不支持换壁纸。。。

这个mp3功能呢,手机只有57m内存,也就是最多放15首歌,再多没内存就放不了。。。

高中时代(2007-2011)

高中之后,开始更加封闭,四周放一天假,我接触信息的渠道竟然倒退回到了报纸和杂志等纸媒,大家买的最多的就是电脑报和那种都是传奇故事的报纸以及读者、意林,优秀高考作文等等,突然想起来,好像有一套叫启航系列的语文阅读,数学竞赛题等,我看的也是津津有味。

只是到了高三,部分学生开始带手机,不过这个基本也跟我无关。。。因为我没钱买,高中学习也不好,也不好意思找我爸买。

高中的时候。电子辞典演变成了彩屏,竟然能mp4用了,那时候叫什么文曲星等等

高中好像也是有一学期的信息技术课,也就是电脑课,现在记忆最深刻的事情就是,高二被老师当堂点名上去拿老师电脑新建文件夹和重命名文件夹等等操作,这时候的我没摸过电脑的我,脑子一愣一愣的,上去也不知所措,怏怏的下去了,后面的上机课自己琢磨了一节课才学会了文件夹的新建重命名和删除。。。

现在想想也够笨的。。。

高一的时候吧,我那时候竟然想买个收音机晚上睡觉前和周末放假2小时的时候没事听听。(当然那时候学校不让带任何电子设备),而初三的时候,同学就拿着一个128m的mp3听了,我却回到了收音机时代。。。

收音机我没放在学校多久,好像是不舍得花钱买电池。。。当时还一门心思买那时候的充电宝,那时候的充电宝质量不咋地,电池循环次数实在不咋样就坏了,后面收音机就放家里不带学校了,四周放一天假的时候我才会有机会听一听。。。

而这一天我最想的就是在家补个觉。。。

高中同样是在学校纸媒,回家电视媒体,有很多同学这时候喜欢去网吧打游戏,我这时候太乖了,竟然一次网吧也没去玩过,唯一一次跟同学去,也是看着他们打的游戏感觉好无聊,就再对电脑游戏不感冒。。。

直到第二年高考(复读了),我才拿着我爸初中时候买的第二个手机方便联系,后来觉得功能太少,高考后买了第一台塞班s60v3智能机,这才真的开启了我获取信息的新篇章。

大学时代(2011-2015)

说起我一个高中来学校第一周周考就语文全校第一,以及数学一考直接满分打折,物理看着头疼,但是对化学急剧兴趣和天赋的偏科选手,因为受到选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的影响大学竟然选了材料学。。。

原本以为,学好化学就够了,我还是很有兴趣和天赋的,奈何大学并不是这样的,各种各样的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以及大学物理、电工学以及电子技术,更有甚者还有机械制图等等,我看着就头疼的课程。。。

还好,大学的时间还是比较自由的,我靠我这个只有2.2寸屏幕手机接触手机媒体网站(wap.xxx.com和m.xxx.com)等科技网站以及一些国外英语网站比如cnet等,虽然我英语到现在一如既往地的烂。。。随后,蹭同学电脑看看网络短剧,那时候的优酷,竟然还支持手机下载mp4,我一个月就300m流量,下载个网络剧一下子几十兆,印象最深的就是下载毛骗第二季,那时候是感觉网络剧看着是真爽啊。。

新媒体发展报告2013,新媒体发展报告蓝皮书2021?

随后2012-2013我学会了电脑硬件和部分软件,于是2014年1月,第一次网购(京东货到付款)我靠自学组装起来自己人生第一台台式机,并装好了系统。那时候的成就感,直到现在也是很欣喜。

毕业后(2015-2022)

2015-2016毕业后,在一家小作坊纸箱包装印刷厂,开始接触企业网站seo和内容采编,那时候感觉原来现实中的公司,这个竟然也可以作为工作的一部分,这时候的我有种想学网页制作,奈何没人带路,自己也不知道从何开始,于是搁置。。。当然这时候我开始接触到了第一个自媒体平台,简书,读读上面的文章,感觉写的真好。

2016-2017,蹲在工厂干苦力,浪费一年。期间一度想学软件测试或者转自媒体。

2017年,终于入职到科技媒体网站写内容,虽然没做太久但是终于了解了服务性的公司运转,内容-流量-品宣-销售。

2018年,从传统网站媒体转型到pc的图文自媒体(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以及互联网广告投放,随后,接触微信公众号嵌入的品宣微视频和宣传片(同事做的),再之后,抖音短视频。

2019年,由于受到公司幼教行业自己领导的影响,觉得自媒体或者是公司品宣方向没啥出路,获取学校web前端开发的机会。然后这时候发现,码农是一个庞大的体系,前端,后端,设计,服务器等等,不是我想象中的那么容易,接触半年后,犹豫一个月后,重新转型回到自媒体。

新媒体发展报告2013,新媒体发展报告蓝皮书2021?

2020年-2022年,重新回到新媒体,由于现在公司太小,公司品宣,售前售中售后,技术支持都得会,于是乎,我的岗位没有那么的精准,这三年经历了,短视频和直播带货,远程会议等等。

新媒体发展报告2013,新媒体发展报告蓝皮书2021?

碎碎念

如今的我,或许是经历了太多的信息方面的变革,越来越觉得这是时代使然,我们不能总是困于旧形式,要学会拥抱新趋势,当然永远也不要神话现在的媒体形式,媒体始终作为信息传递的一个载体,传递的形式在变,传递的内容也在变,但是始终要有一个底线,绝对不能传递给大家假信息。

2015-2016我了解的seo如今也有很大变化,如今的信息越来越孤岛化,原本开放的互联网被几大公司弄得大家只能越来越各自为战。

或许是自己对内容和信息传播的执念,才选了服务于销售的运营岗位,我始终觉得,只有当你把公司的产品和服务说清楚,对方才可能来买,销售人员直接硬推产品和服务大多数会引起对方反感。。。

当我干了这几年的信息传播后,要说成绩还是普普通通的,也没有特别拿得出手的东西,除了依靠自媒体内容做百度seo做的还可以,其他的比如做垂直内容,专注于一个点,讲深讲透始终没有做好,虽然去年做一个医生号已经有做好的苗头了,虽然最后还是因为工资低撤了。。。

昨天看了一期快乐大本营为啥停播的解说,说实话,由于信息闭塞和不喜欢凑热闹的性格,这个剧我从来没有看过。。。

想起2006年,读者意林之类的杂志,尾页整页的夸张广告,好像就是印的杜海涛这些人,卖什么电子辞典了,英语学习机了等等,当时就嗤之以鼻。。。

视频解说里最后结论有两点,以前获取娱乐内容渠道少以及没有营养这两个原因导致停播,我觉得都不全面,如今的乘风破浪的姐姐,奔跑吧兄弟等等同样没有任何营养,但是看的人也不少。。

快乐大本营的形式确实是过气了,再加上主持人多年积淀,大部分人已经不怎么把重心放到这个节目了,再加上这几年综艺从电视媒体转移到视频网站的趋势。。。

因为我实在不怎么看这类综艺节目,就凭感觉说了,如今好像也就浙江卫视湖南卫视靠综艺节目和央视靠多年积累还有人看,别的台在年轻人面前基本丧失了吸引力。

新媒体发展报告2013,新媒体发展报告蓝皮书2021?

今天看到一篇怀旧的文章,我突然想起想去网上搜搜小时候看的综艺节目,然而发现有用信息基本为0,想了想,虽然那几年从电视媒体到网络媒体转变,大家没有把这些信息转移过来,还有一个关键信息是由于信息管理的问题,基本都被清理了。。。

最后说个感慨,曾经以为网络和信息能够改变生活,如今我却发现,如果真的放开,百花齐放的话,上述目标完全没问题,而如今你只能看到上层想让你看到的了。。。

如今的我们,再也不要神话网络了,不管是5G、6G,这些终究只是技术,如何应用,并不是我们能把控的,我们更需要多关注一下自己的生活了。。。

本来就想写个提纲,一不小心碎碎念这么多,辛苦大家读到最后~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sumchina520@foxmail.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zimeiti6.com/16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