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聘自媒体媒体简历怎么写模板,应聘自媒体公司的简历?

摘要:大学生的新闻代表作,应该具备以下几种特质,方有“作品代表性”。其一,有一定的出圈度,让媒体行业之外的人看到并谈论;其二,在离开热点由头后,仍有可读性和思考价值,热点过后的第二周第三周仍有打动人心的力量。其三,具备一定的公共性,跟公共利益有密切的关联性,不是某个大学、某个地方、某个群体特有的事情。其四,体现了自己某种特别的优势,别人可能也能做这个选题,但自己能把优势发挥到极致。其五,同题竞争中能胜出,有较强的比较优势。

应聘自媒体媒体简历怎么写模板,应聘自媒体公司的简历?

  吐槽青年出品

与几个学生聊到就业,他们受到我的“专业发展观念”影响,不准备盲目跟随其他人一起考研,尝试本科直接就业,到媒体田野中实践所学知识。我跟他们说,相比考研,这个选择可能要在实习实践上付出更多的努力,在学历膨胀之下,本科就业确实显得比较弱势,所以不是靠“学历”敲开媒体大门,而要拿作品去敲,而且是闪亮并厚重的大作品,也就是“学生时代的代表作”。对于一个学新闻、以做新闻为志业的孩子来说,大学里读过的书,听过的课,吹过的牛,对新闻的热爱,做过的实践,最终都体现在拿得出手的新闻代表作中。

有人可能会问,媒体从业者干很多年都未必有代表作,刚毕业的大学生,能有什么代表作呢?这个问题本身就是一种筛选,筛掉了那些缺乏实践驱动和“代表作欲望”的人。无论是课程作业,新媒体自媒体拓展的表达和发表空间,校园媒体,实习的媒体,都市报或大厂,媒体的泛化与延伸,创造了越来越多的实习机会,写出代表作是通过努力可以实现的目标。我在《毕业时没30万字打底很难有找工作底气》中也谈到过这个理念,新闻学子的优秀,多是厚重的作品撑起来的。

对于其他专业来说,实习和实践可能是学院教育的附产品,一两个学分而已,体现专业跟社会的勾连,锦上添花,一种实践装饰。而对新闻专业来说,实习和实践是必须的,必要的,处于核心位置。这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专业,一大半的专业知识和思想都需要依靠实践去习得,新闻系学生的课堂有两个,一个在新闻学院,一个在新闻媒体。你光知道什么是新闻、新闻价值几要素、新闻真实性的原则、魔弹论,有什么用啊?须到实践中去摸到新闻的门道,培养自己的新闻嗅觉,在与公共事务的紧密关联中感知舆论水温,把握观点表达的分寸感,知道客观性的操作策略,学会在被采访对象从门口赶走后,如何从窗子爬进去。学会在参加新闻发布会时早早赶到会场去观察,晚点离开挖到独家新闻。

一大堆简历,每份简历都做得非常华丽,写一大堆自我表扬、无从区分、泯然众人的话,附很多奖励证明,怎么筛选呢?首先筛选的,可能是那些没有代表作的人。

代表作说明什么呢?说明一个学生在大学期间没有偷懒,进行了充分的实习,有充分的公共连接度。代表作不是偶然碰到,而是一定数量的作品积累和沉淀出来的,写着写着,提升到了那种能代表自己能力、在同题竞争中脱颖而出、让人眼前一亮的作品。我有个北大学生,到媒体实习第一天,就遇到了一场给某地带来灾难的暴雨,举国关心灾难,她熬夜采访记录地铁遇困当事人口述的作品,第二天一发出来就成为现象级的作品。这篇叙述很重要,在记者还没有赶到新闻现场的时候,起到了还原现场的作用,让公众看到灾难中心到底发生了什么,刷屏中受到舆论好评。

这篇刷屏之作算不算代表作?我觉得还算不上,这是“碰上”的,其他人写这个题,也能起到这个效果。代表作之为“代表”,要能把代表自己优势的地方充分发挥出来,具有某种不可替代性。

这个学生非常努力,接连写出好几篇大稿,看到她那篇“双减给在线教育带来巨大冲击、名校毕业生刚毕业进入教培业就失业”的大稿时,我眼前一亮。开头一句“毕业后不到两周,她收到离职的通知。从毕业到失业,前后不过13天”既有大稿感,又从典型人物的典型瞬间抓住当下社会的一大痛点,让人回味无穷。祝贺她写出实习期间的代表作了,把自己在选题、采访、写作、学校资源上的优势,很好地综合到稿件中,别人可能写不出这个角度的稿件。

在我看来,大学生的新闻代表作,应该具备以下几种特质,方有“作品代表性”。其一,有一定的出圈度,让媒体行业之外的人看到并谈论,成为评论员的选题;其二,在离开热点由头后,仍有可读性和思考价值,不是依附于当天的热点,而触及到这个社会的某种普遍价值,在热点过后的第二周第三周仍能有打动人心的力量。其三,具备一定的公共性,跟公共利益有密切的关联性,不是某个大学、某个地方、某个群体特有的事情,而与多数人利益或命运相关。其四,特别性,体现了自己某种特别的优势,别人可能也能做这个选题,但自己能把优势发挥到极致,让媒介素养、批判性思维、快思快写快传方面的积累充分体现。其五,同题竞争中能胜出,能举出当时还有其他同题报道或评论,我这篇作品甩其他几条街,有较强的胜出度。具备此五点,方为代表作。

比如,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的“RUC新闻坊”,南京大学新传学院的“核真录”,不少作品都非常优秀,成为成就学生代表作的校园平台,为新闻学院的课堂树立了实践典范。我印象深刻的是,人大一个学生在深度报道课上的作品,关于大学生抑郁症的深度调查,就属于可以敲开媒体大门的代表作。还有可视化新闻作品“远处的哭声:印度疫情中社交媒体上求助者”,将角度、关怀和数据很好地综合起来。代表作不一定非在大媒体成就,比较开放的校园媒体,有时反而更有优势,可以抡圆了抻足了,去做一个完整的选题,更能将水平发挥到极致。

学历和绩点很重要,代表作一样重要。不要急于去学习那些新技术,作坊式的代表作是硬通货。代表作是充分实践的自然产物,读了百本以上经典,全心投入到新闻实践中,主动找选题多写作,好作品就出来了。在一个阶段有这个阶段的代表作,也会多了在这个行业继续走下去的自信,不至于还没有走出校门就气喘吁吁,离新闻越来越远。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sumchina520@foxmail.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zimeiti6.com/160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