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商产业园运营模式有哪些,电商产业园运营模式有哪些方面?

电商产业园运营模式有哪些,电商产业园运营模式有哪些方面?

近几年各地电商服务中心、创业园建了巨多,装修的也是一个比一个豪华。但是来了,现状都差不多: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痛点也几乎一样:没有人气,真气人!

换位思考下,如果你是创业者或者企业,一个不能提供真正服务(核心是搬进园区对自己生意没有帮助)的园区,你会放弃现有的去改换门庭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

有人说县级服务中心运营不起来,原因其实大家也都心知肚明,主因:服务中心运营团队水平不行,次因:当地经济基础差、电商环境差、缺人才缺氛围、政府支持不到位等。

我觉得上面的原因分析不大对路,从宏观层面来说,县级服务中心要想做好,首先是要做好县级服务中心的定位,即做这件事之前,政府、企业、服务商就应该想好下面这个问题:你这个产业园的定位是什么?定位决定了主导模式,比如你的产业园是以政策为主导,还是产业为主导,还是服务为主导,还是金融为主导,还是培训学习为主导,或者是前几者的结合都可以,关键一定要提前想清楚,一定要定位清楚,而且要实事求是不能夸大,否则台子搭起来了,没人唱戏,这就是典型的夸大定位,对自己实力认识(定位估计)不足。比如你产业园定位是代运营服务,实际上你团队的代运营水平在行业内在你所在的区域内排名并不靠前,可想而知园区建好后不会有太多人来接受你的代运营服务指导,你的排名早早就已经决定了园区的荒凉。你行不行,毕竟市场才是验金石,而不是你的自以为是。

其次产业聚集对县级服务中心(创业孵化园区)运营成功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这里的产业聚集的意思是指,1.一个园区最开始必须要有一家足够大的公司入驻,这家公司最好是当地最大的一家农特产品公司或者是当地最大的商贸公司,当然最好能是当地最大规模的互联网(或电商)公司;2.假设政府不能让园区产业聚集在一起,不能让某类别的公司聚集在产业园,那就尽量出台政策可以促使电商需求可以聚集在园区,比如物流需求、代运营需求、美工需求。

最后就是人才的吸纳和聚集,有了人才才会有发展,有了人才才会有园区后续的生态和循环。政府、企业、服务商为了吸引人才到园区到底真金白银付出了多少?这是值得反思的地方。这个没有反思好,就不要整天空喊缺人才缺人才!

真正的人才和团队,一定是能够自我养活的团队,这也才是真正的有资格活下去的团队,能够有能力在市场上生存下来的电商团队才是真正的活的电商团队。产业园的运营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一定要能干小活细活,一定要能做持久而且有后续的事情,这样才能活的久。

如果县域发现下面三种团队(人才啊)一定要拉到服务中心,比如有的团队本身就有很强的农产品销售能力,产品包装设计能力,活动运营策划能力,不靠政府不靠政策原本自己就可以养活自己;再比如有的团队会玩自媒体,本身就有丰富的流量资源,说宣传造势就宣传造势,不仅不用花钱还可以赚平台的钱;最后,园区运营团队一定要会招商,招商有很多技巧(后面操作层面细说),但基础是团队有真本事在行业内段位高,这样才能影响一批人进来(是骡子是马拉出来66就知道了)。

上面宏观层面规划好了,下面就从操作技巧上从做事人的层面来说说园区运营,第一,园区热闹起来其实也不难,就看运营商运营思路够不够灵泛,有没有真心花时间心思投入进去。比如换一种谈判技巧,举一个园区都需要的代运营的例子,确实,每个电商园区都急切需要厉害的电商代运营(广告传媒)公司入驻,因为他们可以带来电商发展所需的美工,文案,运营操作技巧等指导。但前期,园区没有存量的需求资源,一般电商代运营公司是不会来的(没客户嘛)。但我们找代运营公司谈判的时候,换个合作方式去谈,结果就会事半功倍。比如每年政府都会给园区一定的培训费,这部分费用园区运营商别都想自己独吞,可以分享一部分给代运营公司嘛。毕竟前期,他们给入驻园区的企业培训或者提供服务的时候,量起不来(万事开头难)。对于代运营公司,这些工作也不一定会耽误他们多少有效的人力资源,比如代运营公司每年都会招实习生,讲真这些人水平给大客户服务那是不行的,但园区的一些小微创业者就可以当他们的小白鼠(试验品)了,这也不算糊弄,毕竟公司发展阶段(规模、利润、地位)不一样,对产品的附加要求也不一样。这样分析沟通下来,代运营公司知道自己能够得到很多好处,难道还不来?

第二,管理就是服务好客户,把控好过程,做好激励。特别是激励,本来示范县项目资金使用明细就是撒胡椒面式的,如果政府再不把钱花给对服务商,服务商又没把钱花对执行团队和人员,一层层效能递减,结果基本上就没什么可以看见的结果了。一句话,钱的激励作用没搞好,没有最大化金钱的作用。举例,比如服务中心活动少(其实不是活动少,是有人不想干,其实不是不想干,是干了没有多少钱,毕竟现在都是金钱社会),试想下如果团队内部规定,成功举办活动一次,就奖励给活动执行人1000元或者2000元或者更多,那活动肯定会满天飞,园区还能没有人还能没有氛围?(当然单纯的为了活动或者为了激励而做的活动就没有什么意义了)

第三,需求聚集。各级服务中心都有一个阿里巴巴也不现实,但把各地的电商全产业的需求都集中到服务中心倒是很贴合实际。拿电商平台运营举例,可以把当地分散的摄影,美工,运营等需求汇集到各级服务中心(线下的集合),也可以汇集到各级服务中心的群里(这是线上的集合点,入驻不入驻现场不是本质),有规模的持续的需求才能养活代运营商,服务功能齐全了,服务中心才有底气。

第四,农产品体验馆要活起来,有两条捷径,一要做大做成规模做出不一样的感觉出来,二要移动起来不能做守株待兔的农产品体验馆。

农产品体验馆做大做成规模做出不一样举例:曾经运营过的一个县域,单红酒体验馆面积就有四千多平,品类上百种,样品上千种,囊括了本区域所有红酒的品类、包装及造型等。下面来分析这件事的意义,首先,远近很少有这么大规模的红酒展厅,稀奇壮观!其次,各类领导参观带人参观,很多地方实在没有多少有特色的地方去,如果你建设了这么一个体验馆,政府每一次带队参观估计都会拉到你这个展厅,这样无形中又反过来增加了服务中心的人流及宣传度;最后,针对一般的非专业消费者看到的都是你的,虽然这个展厅很多红酒都不是这家公司自己生产的,有些是代理的,但并不影响看客对这家公司实力的惊叹!

农产品体验馆移动起来举例:招商。体验馆的工作人员主要职责其实不是讲解,而是招商。如果体验馆不招商,那农产品在体验馆里就只能是守株待兔中的那棵死树,外面有几个来参观的才有卖出几个的可能性。只要招商做起来,体验馆就真正的成了体验馆,招来的客户任何可能性都会有。

招商分线上招商和线下招商,线上招商是指招一些成熟的电商平台渠道运营商;线下招一些销量大的农产品销售批发商。当然这种模式下,越是供应链端有产品价格优势越是有跨区域特色优势的农产品,越容易出效果。即使自己有一定的能力运营都还是要招商,因为自己的运营效果自己的渠道有限,很多渠道都是需要多年积累和沉淀的,既然自己不能有效的运营好体验馆,何必不把这个体验馆通过招商,强强联合市场上那些已有强大的渠道资源的生意人来合作呢。当然,招商效果越好,体验馆的销量就越好,体验馆的利润也就越大,自己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也就越好。

第五,反思,聚焦客户的那些捷径(也算是为了人气而人气吧):前期我们团队在运营产业园的过程中也出现了很多问题,也分析出很多原因。比如大家聚焦点最多的就是产业园有效服务功能缺失,如:产业园缺少人力资源(招聘)服务,缺少财务会计(报账)服务,缺少开发(网站和APP)服务,缺少美工设计(服务于线上店铺)等等服务。

再说大点的,有人说产业园不能提供高效供应链(供应商)服务,不能提供客户(消费渠道),不能提供贷款(融资)服务,不能提供政策(补贴)等支持。其他原因还有,比如交通不方面(距离市中心太远),配套不方面(餐饮),消费(各种服务店)不方面等等。

说到这里顺便感叹下,要说提建议提意见,大家一下子都变成了点子大王。要说以上这些原因找的对不对?对,而且很对。当然其中也有些无理取闹的地方,比如让产业园提供各种销售渠道金融融资等,大家试想下,如果上面问题都能解决,大家不都创业去了,这完全是保姆式一站式服务嘛,业都不要去创了就成功了,谁还愿意给老板打工去呢?抱怨归抱怨,但怎么解决上面这些实际问题?怎么解决产业园没有人气的实际问题?还是需要运营人员自己想办法自己去做(不然老板发工资给你的价值何在呢?)。

换位思考下,确实,就像自己的招商台词一样:自己产业园除了能提供免费场地这个关键词外,其他真实有用的服务仿佛也都拿不出手,毕竟没人是事实。

那怎么解决产业园没人的问题?首先我们来问下自己,一个城市哪里有这样的人群?关键是这些人有时间还有可能来到产业园?答案只有一个,这个城市已经有现成的固定人群的地方,那只能是这座城市的各种组织和协会了。因为这些人每周每个月每年都有相对固定的时间集中到一块,比如开会比如搞活动,无论是开会还是搞活动都需要场地是吧。当然他们也都已经有了自己的固定活动地点,但你稍微沟通、活动下,偶尔的让他们变换下场地移驾到产业园开展活动,他们肯定还是会考虑的,这样产业园的机会就来了,产业园就有人气了,如果还有足够的频次的话。当然也有人说,那平时很多临时参观、咨询、培训的不也是一种流量吗?是的,是流量,但这些流量对于这些组织协会的人数相比,只是九牛之一毛,关键靠平时这些“游勇散兵”产业园人气根本就搞不起来。

到底有哪些途径可以解决这个问题?下面先罗列一二:

第一,和各种协会合作。协会有行政化和企业化的,行政化的协会有政协组织的活动、商业家协会、摄影家协会、食品协会(红酒协会)等等。企业化的协会有企业家俱乐部、互联网协会、茶道协会、民营企业家协会等各种行业协会。这些协会怎么去联系?好吧,身边随便拉几个人问问,都有参加各种协会的经历。

第二,和各种活动需求方合作。活动分为工作性质的和工作之外的,工作中的活动有各种政府普惠宣传的活动(法律宣传)、公司节庆日活动、新品发布展销活动、销售会议年会活动、移动联通等公共服务活动;工作外的活动有读书活动、才艺展示、各种新思潮互联网分享活动、亲子体验活动等等。

第三,和自带流量的主体合作。(一)学校(有正规的学校、艺术体育类学校、培训拓展机构、手艺人等)人就特别多,就是一个自动流量的主题,每年和学校不定期合作,进行赞助、参观、教学互动。(二)加强与当地有固定粉丝群体的新媒体(比如公众号大牛、头条大牛、直播大牛、视频大牛)从业者合作,1.可以给他们提供粉丝见面会场地;2.可以帮分散在社会上的有特长的人群找到组织找到一个变现的途径;3.这些自媒体从业者在发布活动的时候顺带就增加了自己产业园的宣传度。(三)对接当地流量大的宣传机构、策划机构,你利用了他们的策划宣传能力,他得到了固定的场地和基础流量(人群)。

总结,你产业园所在的城市,只要人多的组织就是你需要找的合作对象。

第六,善于包装自己,才能更好的吸引XX。比如怎么包装产业园(包括软的和硬的,你可以花少钱但看上去高大上,毕竟装修是次要的(硬的),核心是你的运营(软实力))?怎么组织合作谈判的话术(如何快速探知抓住对方痛点)?怎么增加符合场景的产品植入(比如特色产品赞助、企业游学、短途旅游相结合)?怎么创造产业园自己的活动节日(线上与线下相结合、拉当地大佬进入)?这些细节,就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套路了,关键是一定要往这个方面想,一定要精细化这些操作技巧,一定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根据实际工作需求持续变招),一定要会见招拆招举一反三,这样自己运营产业园的武器库才会越来越庞大。

各地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做好的标准应该是能够基本达到当初建设园区的目标,比如可以整合电子商务全产业链的服务资源,能够促进本地电子商务产业发展及本地电商人才的培养,可以实实在在为本地企业开展电子商务业务提供各类划算的支持服务等。

说到各地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功能,其实前期不需要那么多,关键是中心有的功能要真正发挥其作用,能够提供对应的标准服务,不然不还是挂羊头卖狗肉滥竽充数浪费占用资金嘛!

接下来一段时间本公众号还会持续连载农村电商未完待续的章节有:农产品上行核心思维、村站的运营套路、培训的正确姿势、怎么宣传造势、如何扶贫、物流最后一公里、将外包进行到底、农村电商管理之我见等。

过去一段时间本公众号已经连载农村电商的章节有:农村电商顶层设计的六大问题、解决农村电商顶层设计的三大方向、县级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产业园)运营九把刀。

欢迎勾搭索白,欢迎合作共赢,感谢您的持续关注。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sumchina520@foxmail.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zimeiti6.com/108623.html